11月29日,國家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來到香港中小學,與中小學生交流互動,介紹有關太空、關于國家航天事業發展的情況。
11月29日,國家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到馬頭涌官立小學(紅磡灣)與學生們交流。中新網記者劉大煒攝
在位于紅磡灣的馬頭涌官立小學,有同學提問:“請問航天員在外太空主要吃什么?”參與中國空間站建造的神舟十二號乘組航天員劉伯明解答了這一問題。
在許多小朋友的印象中,航天員在太空只能吃“擠牙膏”式的太空食物,劉伯明的回答打破了這一刻板印象。他說,在外太空,航天員們的主食基本是米飯,總體上早餐比較簡單,有面包、鮮花餅、雞蛋、蔬菜和一袋粥;午餐根據航天員個人喜好,有米飯或者面條,一般每人配兩個菜;在結束了一天的任務后,晚餐主要以肉菜為主。
“宇航員的用餐要能保障能量供應,還得可口。現在菜的種類比較多,有好幾百種。”劉伯明說,空間站中有廚房,可以進行微波加熱,能讓宇航員吃到熱乎的飯菜,唯一不足是吃不到新鮮的蔬菜,只有一種風干的蔬菜葉,注水后加熱,口感像地面的蔬菜湯,但也是有差別。“能達到現在的程度已經不容易了。”
劉伯明回憶,他最初執行太空任務的時候,因為任務時間短,只有三四天,飛船上沒有可供加熱的設備,吃不到熱飯,每天只能吃餅干、月餅這些食物“熬過去”。現在宇航員外出任務的時間在半年以上,飲食調配就需要跟上,“不然宇航員就該吃膩了。”
“當然了,在太空中最想念的還是自己家鄉的菜。家里的菜更香一些。”劉伯明說。